你是真的買不起房嗎?↑↑↑ 看了今天的短片你會發現,買不起房不僅是中國年輕人的煩惱,國外年輕人也面臨同樣的問題。勒緊褲腰帶生活,夜以繼日地加班,死命地攢錢,未必就能買得起房。 而如果此時你遇見了想要共度一生的人,他暫時買不起房,你會選擇分手,還是租房結婚呢? 房價不會憐憫你的愛情 某天有個讀者在後台留言問我:介哥,結婚一定要買房嗎? 她在三線城市,準備和談了四年的男友結婚。當地房價在1萬左右,兩人商議,男方家出首付,女方家買車,兩人共同還貸。 未來婆婆卻説,別人家都能租房結婚,為什麼她不能。 她原本想,自己嫁的是漢子不是房子,沒必要計較這麼多。 但她的父母堅決反對。因為她是遠嫁,自己平均工資6000左右,男友工作又不穩定。這樣嫁過去,絲毫沒有物質保障。 她的故事讓我想起另一個姑娘,她是別人口中的懂事女孩兒。 因男方家境普通,她結婚時沒提任何要求,車房存款彩禮,全都沒有。 可婚後好幾年,男方依然像沒長大的小孩,結婚前依賴父母,結婚後依賴老婆,從未考慮過買房,也從未規劃過他們的未來。 最後她選擇了離婚。 每個墜入愛河的男女,都曾堅信自己能做到有情飲水飽。 可生活是很客觀的,洶湧而來的房租賬單,上有老下有小的負擔,教育醫療衣食住行的壓力,僅僅“有情”,是抵擋不了它們的攻勢的。 網上曾有過一個調查。調查顯示,有46%的女性表示不願意租房結婚,有21%的女性表示可以接受短期租房,但不能接受婚後長時間租房居住。 大多數女孩要求結婚買房,不是因為虛榮拜金,而是要向未來伴侶,索要一個承諾,一個可以同甘共苦,一起奮鬥的承諾單。 還有數據表明,六成單身男性發生過因“買不起房而分手”的愛情悲劇。 殘酷嗎?當然。 房價不會因為憐憫你的愛情,而停下上漲的腳步。 但合理嗎?當然。 租來的房子,給不了安全感 很多人認為,窮人即便借錢付了首付,也要在未來三十年裏負重前行。 你覺得貸款買房是給自己上了枷鎖,做了房奴,但在別人眼中,那是合理的規劃落地生根。 在租來的房子裏,永遠無法給伴侶安全感。 一個在房產中介工作的朋友,認識一對年輕夫妻。 兩人5年內搬了8次家,最長的一個住了兩年,最短的住了3個月。有些收拾的箱子,還沒來得及打開就要搬家。 一開始兩人還很用心裝飾房間,比如在陽台上放一些吊蘭,再擺放一個茶几兩把藤椅,沒事時就在陽台喝茶看風景。 買了特別柔軟的沙發,暖黃的落地燈,每天窩在沙發上看書聽音樂,很愜意。 但在一處住得越是開心,就越是擔憂房東會不會哪天就打電話通知他們搬走。 果然,房東兒子要買新的婚房,這個房子要賣掉。 他們又和之前幾次那樣,帶着大包小包,拉着拉桿箱,在城市道路上,擁擠地鐵裏,一次次往返,像離巢的螞蟻。 就算你已經把租來的房子當成家,總有一天它會告訴你,它不是。租房者,永遠是被動的。 而真正愛一個人,不會忍心讓自己的另一半長期過租房生活。也不會忍心讓對方忍受堵塞的廁所、生鏽的洗手池,看房東坐地起價時的臉色,擔心哪天不租了就被迫滾蛋。 有的姑娘表示,我可以租房結婚,但孩子不能誕生在出租房。 知乎上有個網友從小跟着父母租房,對她的影響是:
搬家對孩子的影響是,每換一個地方,他就要重新建立他的世界。他那麼小的世界,大概是經不起破壞的。 更不用説長大後孩子入户口讀書的難度。 一個從未有過買房打算的朋友,在有了孩子後轉變了想法:
買房是為了解決不安全感,為了家人的未來,同時也是因為,租房未必就更省錢。 據房天下租房網的數據,到2018年3月,全國17個城市房租價格整體上升,年均上漲8%-15%,一線城市像北京漲幅25.9%,上海漲幅19.5%。 網上有一組數據對比:
租房是永不停歇的低值易耗品消費,買房卻是穩定的增值的固定資產。 有人説,沒有房子的婚姻,才是愛情的墳墓。 在準備結婚時,應該有明確的購房計劃,這也許才是最理智的做法。 光有愛情,支撐不了生活 經濟學家薛兆豐,曾站在經濟學角度解讀婚姻: “結婚就是辦家族企業,籤的就是一張終生批發的期貨合同,雙方一起拿起自己的資源辦企業,這個時候男女雙方給出的資源包是不一樣的。有身體,生育能力,容顏,家庭關係,有自己未來的增長潛力。” 傳統上,女性早一點付出,生育、撫養家庭、照顧家庭,男性的作用比較晚,一方負責播種,另一方負責收割。 這決定了女性處於弱勢地位。所以女性要求男方做一點抵押,為未來婚姻做一點保護,其實並沒錯。 當然,買房的負擔不應該全由男性承擔,婚前有房的婚姻也不一定幸福。 但婚前根據雙方的經濟財力,決策模式,相處模式,做出成熟理智的未來規劃,才能讓兩個人的婚姻越走越遠。 畢竟,光有愛情,是無法支撐生活的。 |
|